讀小說會讓大腦長得更好嗎?

毫無疑問,「說故事」對人類是相當關鍵的一件事。地球上的生物,恐怕只有人類會說故事。人類獨特的喉頭與聲帶結構,讓可以發出複雜的聲音。聲音結合人類的社交性格發展成語言,語言又逐漸複雜成可以說故事。或許語言跟故事也帶動著人類大腦的演化,在四萬年前開始文明的大爆發。

火山爆發

「小說」是現在說故事最深入的表現方式,就像我們即使看了「飢餓遊戲」、「龍紋身的女孩」、「哈利波特」電影,有時還是會去拿厚厚的小說來看,沉浸在書裡的時間有時遠勝過看電影。影音時代,我們還需要小說嗎?小說家在許多國家都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,為什麼?有科學家認為,讀小說可能可以重組大腦皮質,增加大腦特定區域的連結性。或許,這對大腦有益。

最新發布的研究是這麼做的:研究者找來21位19到27歲、身心健康、沒有服用任何藥物的年輕人。研究連續進行19天,每天傍晚都用fMRI(功能性磁振造影)掃描大腦。

研究前5天,沒做什麼。第5到第13天晚上,受試者每天晚上都要念小說「龐貝」的一部分,分9天唸完。之後又有5天什麼事都沒做。在有唸小說那9夜的隔天下午,進行腦部掃描前,會請受試者做些小測驗,並口頭報告昨夜唸小說的一些心得。

經過一番複雜的影像處理與分析統計後,研究者發現,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連結,從讀小說的第一天就開始增加,一直到小說唸完後那五天,都還是比前五天高。先前的研究已經證實讀短篇的小說可暫時增加大腦連結,現在又證實增加大腦連結的長期效益。在讀到小說最後火山爆發、龐貝毀滅時,受試者表示小說的吸引力與懸疑性達到高峰,但這些主觀感受的強弱,對大腦連結性沒有顯著影響。

這些連結增加的大腦區域,不出所料,有些果然是跟理解語言、閱讀故事、抽象思考有關。有意思的是,有些屬於「感覺運動」皮質的區塊也增厚了,小腦的皮質也有些變化。這讓人想到「體現語義理論」(Embodied semantic theories),當我們使用到跟感覺、動作有關的語言時,相關的感覺、運動皮質也會閃動一下,把我們大腦對這些動作與感覺的知覺帶進來,加入語意的形成。(不過,這也許只不過是因為我們讀小說時會用到動眼肌罷了)。

這先驅研究讓人聯想到的是:讀小說是不是會讓大腦發展得更好?如果是,是不是要持續不斷地唸才會有幫助?純文學或大眾文學對大腦的發展有沒有高下之分?「格雷的五十道陰影」呢?我猜,聽或讀故事,對大腦的發育應該會有關鍵影響。但小說是否是無可取代的表現方式,就等待科學家繼續設計研究了。


Comments are clos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