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餵母乳,是把畢生毒素灌給老大?

媽媽餵母乳,是把畢生毒素灌給老大?是的,海豚就是如此,海豚乳汁的脂肪含量比人類高,帶走大量的毒素。海豚的第一胎死亡率高出許多,或許跟這些環境毒素有關。人類的第一胎若正常哺乳,從媽媽體內帶走的毒素,也會比弟弟妹妹多(當然,海豚乳汁裡有這麼多毒素,都是人類害的)。

衛城出版的「乳房」,讓人思考人類獨有的女性胸前大乳房是為什麼存在,在現代世界又遇到什麼問題。乳房是人類重要器官中,唯一沒有醫學專科的。以研究人類乳房為一生職志的科學家,人數也遠少於其他器官。

乳房在科學研究上的低調發展,可能源自於前代科學家帶有性意味的歧視見解:大乳房的女人容易吸引男性注意,因此擁有較多的後裔,於是女人演化出越來越大的乳房,如此而已。不過,也有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,人類乳房的膨脹與懸吊系統,是為了讓嬰兒更容易活下去

人類跟其他靈長類有個明顯差異:人類沒有那麼多毛讓嬰兒抓緊。人類嬰兒也比其他靈長類嬰兒軟弱,甚至無法做抬頭的動作。人類媽媽帶著嬰兒,最自然的方法自然是放在手肘上。這時,如果乳頭只是固定的兩個點,嬰兒會很難吸奶。所以人類有必要演化出會晃動、下垂的乳房。接著,很自然地繼續演化出脂肪墊越來越大,可以儲存更多能量的乳房。

大乳房也較適合臉比其他靈長類還扁的人類(平胸對平臉不容易吸附)。人類獨有的「顱底屈曲」讓我們有個鬆軟的脖子,讓我們能演化出會說話的喉腔。扁平臉嬰兒較容易通過產婦陰道,換言之扁平臉的頭骨可以裝進較大的大腦。這些都是人類最後跟其他靈長類不一樣的分歧點。因為這些差異,演化出較大乳房的人類遠祖,子代活下來的機率較高。然後大乳房也幫助人類演化出語言能力。

但難以預料的是,乳房的生理結構,也讓她成為容易堆積環境毒素的器官。而石化業的蓬勃發展(如現在熱門的「雙酚A」),讓我們難以遁逃,只能任由毒素累積。就算我們吃健康的食材,也無法避免塑膠的包裝。建築材料與許多生活用品裡的塗料與防燃物質,還有每天使用的牙膏、洗髮精、沐浴乳,保特瓶與塑膠袋,電腦外殼與各種線材,除非我們不過現代生活,否則一定會碰到。(而這本書裡唯一提到台灣的,就是去年爆發的那些香氣逼人的達人麵包,裡面也富含會堆積在乳房的毒素)

毫無疑問,哺餵母乳的確有許多配方奶做不到的好處,但餵母乳的「毒素轉移」效應,已經引起注意。全世界餵母乳比例最高的挪威,正在討論是否要繼續推薦餵母乳。有些科學家建議,餵母乳時不要減重,因為減重會讓釋出的毒素量更高。

這些資訊,恐怕會讓許多新手父母緊張兮兮。有些環境毒素,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減少,但大部分很難避免。有時我會對過度焦慮的媽媽說,就算妳盡量去減少環境毒素,但妳沒辦法避免PM2.5。或許這些訊息的流傳,會讓更多人注意環境毒素,讓更多資源投入乳房科學。到下一代或下下一代,人類乳房裡的環境毒素,可能就會漸漸減少了。


Comments are closed